研究生工作部与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中国知网联合举办 “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研讨会
来源:研究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3-08-18 09:51:28 阅读量:

  8月11日13日,由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部、中国知网共同举办的“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山西大同成功召开。

       2023年是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极其重要的一年,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关键阶段。推进学科建设与数字化有机融合,探索将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全面系统地融入学科建设之中,实现数字化对学科建设赋能,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来自全国的60余位与会嘉宾聚焦数字化背景下的学科规划、学科建设、学科管理信息化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探索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水鸿,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同方知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柯春晓出席会议并作开幕致辞。

      史水鸿首先对出席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提到,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天然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伟业必须担当的神圣职责。此次研讨会的发起,就是以高度的时代自觉、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使命自觉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研究探讨、互学互鉴,推动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探索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蔡三发在致辞中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理解“教育强国”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一个国家强大的教育;二是指用教育促进国家的强大。同时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本次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研讨会可以说是响应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推动高校以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柯春晓在致辞中说,学科建设关乎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和水平。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这是摆在面前一个重要问题。

  面向高等教育数字化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近年来知网不断推进先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学科建设等业务深度融合,以“数据资源+数据加工+软件开发+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服务,为高校提供基于精细化数据驱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助力高等院校治理的提质增效,赋能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与知网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会议开幕式由同方知网教育信息化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强浩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主题报告论坛精彩开启,11位专家学者带来前沿、专业的主旨演讲。

  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中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合作部部长张健在《产教融合,城校共生,推动应用型学科建设》报告中,详细梳理了山西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的基本情况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目标、主要任务、支撑体系、条件保障。立足数字化时代背景,张健部长提到,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学校学科建设的保障条件之一,要推进学科群建设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全过程。加强数据治理,通过信息化支撑,实现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服务智能化。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作题为《数智赋能学科交叉与学科转型升级》的精彩报告。立足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数字技术鹤⒉崴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愿衬苎Э平ㄉ璧确矫娴氖崂恚倘⒉砍ぬ岢觯灾髦悄芪奕讼低呈侨斯ぶ悄艿暮诵目萍己捅卣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并基于此,他详细介绍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的建设成效及对自主智能学科交叉的促进作用。谈及未来的思考与展望,结合人工智能+为特征的学科交叉实践路径,蔡三发部长表示,要以人工智能赋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转型升级。

  同方知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柯春晓在《大模型时代的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报告中提及,知网创始于1995年,源自清华大学,致力于整合全球知识信息资源,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服务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发展战略。同时基于大模型时代对知网的影响,柯春晓副总经理围绕知网的“1+N+X”大模型体系、赋能一流学科建设的信息化平台展开讲解,全面呈现出大模型时代的知网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服务生态。

  国防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评估办公室主任吴丹在《多维数据支撑的一流大学与学科建设精细化评估实践探索》报告中,从新一轮“双一流”的变化谈起,向与会嘉宾着重介绍了一流大学(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同时从精细化的学科状态评估、学术影响力专项评价、主动优化学科布局三方面分享了一流大学与学科建设评估实例,为其他高校在数字化时代的“双一流”建设和评估提供了借鉴。

  东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鸿儒聚焦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科建设的探索,从政策、社会、经济技术等层面扫描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国际视角剖析了数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现状,并带来东北大学数字化赋能高校学科建设思路及探索实践的分享。李鸿儒处长表示,学科建设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教育数字化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更是学科建设取得一流成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李达亮带来《学科交叉建设与学科自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评估数字化探索》精彩演讲。从展示中山大学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出发,李达亮副处长重点介绍了学科交叉的探索与实践,提出通过营造学科交叉氛围、构建学科交叉体系、优化学科交叉生态、打造交叉学科平台的举措促进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同时他带来学科自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评估数字化探索的分享,为其他高校学科评估数字化探索提供了思路。

  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大数据中心主任陈秋玲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体系》报告中,通过对大数据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解读,提出数据治理思路,即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大数据为驱动,构建资源整合、深度应用、开放扩展、高度共享、保障安全的全域数据融合平台,提供深度数据分析报告,全面提升管理、决策、服务能力,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同方知网教育信息化事业部产品总监张志辉以《学科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立足对学科管理信息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剖析,张志辉博士梳理了学科管理信息化生态:数据管理、项目管理、数据报送、动态监测、绩效考核的应用场景和支撑平台。并基于小样本数据的学科分析为切入点,从“世界一流”标准的思考出发,张志辉博士详细介绍了知网在学科管理信息化做出的实践与探索,并表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希望通过学科管理信息化赋能一流学科建设。

  山西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研究生院副院长吕宏伟带来《数字化赋能与学科生成机制的变革》精彩报告。通过对学科定义、传统的学科生成机制的梳理,重点解读了数字化赋能对学科生成机制的影响,进而提出地方大学学科发展策略:学科方向的凝练——“点”,并提出,“论文发表”是大学学术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建立“机构知识库”,通过文献内容聚类,形成知识图谱分析,以“大数据”思维,帮助学校实现交叉领域的“点的发现”,助力学科布局的“科学性”,避免主观性和简单的行政指令。

  中国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赵勇在《农业领域交叉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与机制创新》报告中,以农业交叉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依次阐述了农业交叉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重点领域、机制创新。面向国家发展需求,赵勇副处长提出农业交叉学科建设要服务国家战略视角下的重点发展领域:聚焦种子和耕地问题,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发挥农业生态功能,保障“双碳”目标实现;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助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华北电力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李惊涛作题为《“双碳”战略下“中国电力人才摇篮”的创新之路》的报告。基于对华北电力大学建设总体情况、建设进展、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的全面介绍,展示出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人才摇篮”的创新之路。李惊涛处长提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坚持党对高校建设的全面领导,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加速构建与“双碳”战略相匹配的“五个体系”,着力实施“四个策略”,在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校企校地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主题报告环节由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何立新,肇庆学院科技处、社科处、校地合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徐士河、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丽娜共同主持。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经擂起战鼓。“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召开,为新阶段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搭建起了高水平的、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实现了对学科建设先进经验的分享学习和学科建设发展前沿理论的新探索,为数字化赋能学科建设贡献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大学
  • 中北大学
  • 山西农业大学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财经大学
  • 山西医科大学
  • 太原科技大学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注册送68元体验金电子游戏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总值班室电话:0352-2088844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